第902章 星辰为幕,共筑未来之城
书迷正在阅读:重返未来之与维同行、穿越后,成为了农业之神、盗墓:白家胜利,万事顺意、问鼎: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、校花!警花!一个不落!、侠女,我的世界,江湖、四合院里的小厨子、一人:龙虎山翻书成仙,择日飞升、重生之轮回修仙传、死囚营:杀敌亿万,我成神了!
2027年8月20日,京城五环内的环保大厦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。大厦通体由自清洁光伏玻璃构成,顶部的垂直生态系统随风轻摆,宛如一座悬浮于城市天际线的绿色堡垒。沈知意站在130层星宁地产总部的落地窗前,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智能交通网络,手中的量子平板正实时跳动着振奋人心的数据——星宁地产子公司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间暴涨四千亿,曲线图如火箭般直冲天际。 “堂哥,这些资源交给你,我放心。”沈知意将量子密钥推到市委书记沈明远面前,全息投影中,星宁地产的全球布局图徐徐展开,“用科技智能建造,打造未来十年的全新城市图景。” 沈明远接过密钥,目光落在投影中的“空中花园小区”模型上。这是星宁最新研发的立体生态建筑群,每栋楼都配备了智能移动平台,住户可根据需求调整楼层绿化布局,甚至能将自家阳台变成漂浮的空中农场。“知意,你这是要把城市建成垂直的生态森林啊。”他感叹道。 两人的讨论很快转向更宏大的计划——太空建造。沈知意调出星宁与中国航天合作的绝密项目:“我们正在研发可折叠式太空舱模块,利用3d打印技术,能在月球和火星表面快速搭建人类定居点。”她的手指划过虚拟屏幕,展示着太空基地的设计图,“这些模块采用自循环生态系统,不仅能提供居住空间,还能实现能源自给和食物生产。”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,星宁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“绿洲计划”。沈知意通过卫星连线,查看项目进度:“首批一万套低价智能公寓即将竣工,每套配备太阳能板、雨水收集系统和无土栽培设备。”画面中,当地居民兴奋地围观着机械臂自动搭建房屋,智能翻译器实时将施工说明转化为当地语言。 “这些房子不仅能解决居住问题,更能带动经济发展。”沈知意对沈明远解释道,“居民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电力和种植的农作物获得收入,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循环。”她调出经济模型,数据显示,预计三年内,该地区的人均收入将增长300%。 与此同时,星宁地产的海外事业部正与联合国人居署展开深度合作。在东南亚海啸灾区,星宁的快速建造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。72小时内,一座容纳十万人的智能临时城市拔地而起,模块化房屋可根据需求自由组合,智能医疗舱和净水系统保障着居民的基本生活。 “沈总,欧洲那边传来消息,”助理匆匆走进会议室,“欧盟希望引进我们的太空建造技术,用于改造国际空间站,并在近地轨道建设商业太空城。”沈知意点头,眼中闪烁着光芒:“告诉他们,星宁愿意提供技术支持,但有一个条件——必须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太空资源。” 夜幕降临,环保大厦的灯光次第亮起,与城市的霓虹交相辉映。沈知意来到大厦顶层的空中花园,这里种植着来自全球的珍稀植物,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植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。她在这里约见了几位特殊的客人——来自贫困地区的基层官员。 “沈女士,我们做梦都没想到,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。”一位非洲官员激动地说,“在我们那里,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温饱发愁,更别说拥有自己的家。”沈知意微笑着展示手机上的社区共享平台:“你们看,这个平台能将每个家庭的剩余物资和劳动力进行共享,形成一个互助的经济网络。” 临别时,沈知意送给每位客人一枚量子徽章:“这不仅是通行证,更是希望的象征。通过它,你们可以接入星宁的全球资源网络,获取技术支持和发展机会。” 回到办公室,沈知意收到了来自火星探测车的最新数据。星宁研发的火星土壤改良剂效果显着,已经具备种植基础农作物的条件。她在日记本上写道:“科技的意义,不仅在于创造财富,更在于让人类的生存边界不断拓展,让每个生命都能享有尊严与希望。” 此时,环保大厦外的城市夜空,无人机群正在进行太空建造技术的模拟演练,它们排列成“星宁未来”的字样,在夜空中闪烁。沈知意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,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下,星宁将继续书写更多关于未来的传奇。